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發(fā)現(xiàn)它們與中國的經濟關系很復雜。不少西方精英焦慮中國經濟增長危及自身生計,普通民眾常被告知“中國崛起”讓全球經濟失衡。美聯(lián)儲主席伯南克一再重申,美國需要增加國民儲蓄率,盈余國必須增加國內需求。但西方報紙頭條總是將其曲解為“伯南克聲稱外國投資者加重了危機”。
如果從中國內部審視這些問題,會感到困惑不解。中國讓6億人口擺脫了極端貧困,讓世界經濟重心逐步從大西洋轉移到東亞。從事經濟發(fā)展研究的人都知道,即使一個中小型經濟體要保持長期增長也非易事。但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已保持了30多年高速發(fā)展。用新加坡前外交官基肖爾·馬布巴尼的話來說,這猶如親眼見到全校最胖的孩子贏得110米跨欄和馬拉松賽跑般不可思議。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最近公布的跨大西洋趨勢調查報告顯示,絕大多數(shù)美國年輕人認為亞洲對美國國家利益至關重要,但同時認為中國意味著經濟威脅。這種現(xiàn)象很奇怪:如果一個國家的某一地區(qū)因經濟表現(xiàn)出色而使整個國家的貧困人口大量減少、抑制了國家經濟下行之勢、貢獻了國家一半的經濟增長,這個地區(qū)會因其經濟領導力而被歌頌。然而,當把“國家”換成“全球”、“地區(qū)”換成“中國”時,結論就完全變了。
中國不僅需要糾正其內部失衡,也需要準確地告知世界它將要做什么。中國要讓世界明白,它正致力于成為全球經濟的利益攸關者而非旁觀者。許多西方人批評中國將國內生產總值的50%多用于國內投資是不可持續(xù)之舉。但2億多中國人仍生活在貧困中,中國存在收入分配不均衡問題,存在發(fā)展不均衡問題,只有繼續(xù)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把最貧困的西部地區(qū)也融入到全球經濟當中,發(fā)展不均衡問題才會消失。
世界希望中國展示領導力。因此,當西方用貿易保護主義來對抗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引導這些投資從實體經濟轉向有風險的政府債券時,中國要和西方理論一番。通過打國際官司,中國可以改善信譽,其他國家則會感謝中國為確保世界經濟保持開放與透明而做出的努力。當中國認為西方對其經濟政策的批評不正確時,應及時做出解釋。中國要通過坦誠交流彰顯外交的嚴肅性,而非僅僅對全球經濟問題提供技術和工程層面的解決方案。
(作者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